洞察 / 城市

赋能交通 连接社区

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

贝尼托·恩戈乔科
黄碧心
2023年06月

摘要

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。在《My Kind of Transit》一书中,Darrin Nordahl 将公共交通比作“移动形式的公共空间”,这个空间应当令人愉悦、难忘和有吸引力,因为它对居民有着重大的益处。1

作为建筑环境的设计者,我们不断挑战自我,致力于设计安全、愉悦、健康的交通和城市空间。预计到2050年,全球68%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区。毕竟,居民的健康和幸福是城市最重要的财富,而这正是我们创造赋能社区通勤的机会所在。

“除少数情况,每次出行都始于步行,也终于步行。”

Jeff Speck《可步行城市》的作者2

有效、高效和愉悦的换乘体验

当今的跨模式换乘旨在使城市环境内的行程无缝衔接,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和出行选择的层层叠加,产生不同尺度的多样化城市通勤:从城市、城镇、邻里到最后一公里的社区,人们都能够轻松快速地进行换乘,使通勤体验变得愉悦。

因此,促就一段难忘的换乘体验,涉及诸多因素——行程的直达性、沿途的视觉和感官享受、减少的通勤等待时间、舒适性和安全性等等。由于整个的行程包含许多点对点的连结,如果在微观或宏观层面发生的换乘困难,就宛如大脑细胞停止发送神经元传导突触导致沟通故障。因此,每个换乘点都需要精心设计,从重要的交通连接点开始。这些连接点是更大的出行选择生态系统的一部分,包括轻轨、公交车、出租车、私家车、自行车和滑板车等。

点到点连接和出行选择

地铁站内的连通性

在新加坡,地铁站是大多数乘客的主要换乘点。因此,在客流量较大的高峰时段,站内换乘路线必须高效而愉悦。

清晰流畅的导向设计

史蒂芬(Stevens)和纽顿地铁站

史蒂芬站的设计直观开放,给人们带来了清晰的站点布局。该换乘站于2022年竣工,是汤申-东海岸线(TEL)的一部分,并与市区线(DTL)相连。该站的设计理念类似于商场内部中庭的概念,围绕在其周围布置空间,入口和换乘连接的路线汇聚于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空间,帮助人们寻路。

通高空间和错落的灰空间层叠,使得高层区域更加宽敞开阔,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视觉连接,让乘客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路线。此外,特别设置了标识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找到目的地。在设计过程中还运用了人流模拟计算,以确保通道宽度符合要求,并保证乘客进出之间的顺畅流通。

与此同时,在“艺术融入交通”计划的支持下,由本地艺术家创作的综合艺术品成为了纽顿等车站的视觉亮点,为枯燥的日常通勤增添了一丝正能量。

史蒂芬站内,三层通高空间增强了视觉连接性

纽顿站内,错落的灰空间和综合艺术品融合在一起

多美歌地铁站

多美歌地铁站位于新加坡市中心,是连接三条主要交通线路的重要换乘站,设计者面临的挑战是确保换乘的顺畅且不受涌入的大量客流干扰。在这座多层结构的车站中,共有六个站台分布在五个地下层。设计理念采用了宽敞、直接、开放的中庭概念,与一系列通高空间,以增强视觉连接,确保视线畅通,方便换乘,并减少安全监控中的盲点。

多美歌地铁站利用开放式规划来增强视觉连接性。

寻求最佳平衡

乌节路地铁站

在交通规划中,无缝连接意味着需要规划最方便的路线,将乘客从一个中转站连接到另一个。实际上,这是一个在连接性、限制条件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的过程。

以乌节地铁站的新组成部分TE14站为例,该部分于2022年竣工,通过目前新加坡最深的地下26米付费通道,与旧车站相连。地铁上盖为待出售的政府土地,最终将成为未来开发项目的一部分。新的TE14车站共有五个入口,分布在乌节林荫道和巴德申路上。考虑到与现有建筑物的距离、地下服务设施和保护周围绿地的需求,目标是使车站融入现有环境,连接来自不同方向的乘客。

为了尽量减少对繁华商业区和现有车站的干扰,付费通道被建在现有车站站台下面,从而能以最短、最直接的路线连通两个站台。两组旁通电梯横跨站台和站厅层,均在付费区域内,跨越16米的垂直高度。这样设计乘客可以避开拥挤的站台,直接从换乘通道到达站厅层。

乌节地铁站的新组成部分,连接付费区的旁通电梯

重要的连接网络:包容性入口

乌节地铁站及纽顿地铁站

车站入口是保持交通连接性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点对点行程中关键节点之一,甚至可以说行程成败在此一举。一些车站入口建在建筑物里面,而有些则会考虑周围的地形和景观来进行独立设计。纽顿地铁站入口目前是临时性的,并将与未来开发项目整合。它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个醒目的城市地标,将自然元素与纽顿广场的墙面和车流相结合,同时也扮演了社区与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纽带的角色。

交通空间必须具备无障碍性和包容性,满足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的需求。根据通用设计原则,这需要提供坡道、电梯、触觉标识、候车区座椅以及景观,确保乘客出行的舒适度。

在乌节路地铁站和纽顿地铁站,从乘客抵达公交车和出租车站点开始,一直到通向车站大厅的自动扶梯和电梯,都配备了这些设施。缓坡从有遮蔽的到达点一直延伸到车站入口,穿越郁郁葱葱、精心设计的花园。较传统的阶梯与无障碍坡道组合不同,这种综合性的设计考虑到所有人群的需求,方便他们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。

纽顿地铁站入口平面图,其中有一条缓坡蜿蜒穿过郁郁葱葱的景观花园。

第一和最后的一公里:以人为本的互联互通

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的2040年目标是,在高峰时段,90%通往城市的通勤时间可以控制在45分钟以内,并且可以在20分钟内到达最近的邻里中心。3 为此,提供骑行设施和基础设施,包括骑行道、自行车停车位和人行道,在建设轻车化社会方面至关重要。研究表明,可持续的交通方式能够提高通勤者的生活质量,并创造健康的社区氛围。据多伦多市《活跃城市:为健康设计》报告,鼓励积极生活方式的城市通常拥有更快乐的市民。4

最后一公里及以后

无缝出行将继续受到不断发展的趋势和技术的影响,特别是自动驾驶、电动和可持续的多式联运交通。新加坡裕廊创新区打造了一个创新试验平台,旨在让行人、自行车和自动驾驶车辆能够轻松地完成第一和最后一公里的通勤,这条长达11公里的高架景观平台将整个区域内的人流和铁路网相连通。

许多人每天都要花费数小时通勤,因此,过程与目的地一样重要。在当今城市中,公共交通已成为一种移动的公共空间;这种公共空间不仅促进了人们的移动,还连接和赋能了社区。

我们的使命:全方位考虑乘客的体验——便捷、舒适、愉悦。

裕廊创新区,武林广场二期的高架天桥

摘要

1 Speck, J. (2012). Walkable City: How Downtown Can Save America, One Step at a Time. Farrar, Straus and Giroux.

2 Nordahl, D. (2008). My Kind of Transit: Rethink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America. Island Press.

3 Land Transport Master Plan 2040. LTA.
https://www.lta.gov.sg/content/ltagov/en/who_we_are/our_work/land_transport_master_plan_2040.html

4 Toronto Public Health, City of Toronto Planning, City of Toronto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nd Gladki Planning Associates. (2014). Active City: Designing for Health. City of Toronto.
https://www.toronto.ca/legdocs/mmis/2014/hl/bgrd/backgroundfile-69334.pdf

版权所有: 2024 SAA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